《联合早报 -- 四方八面》 2007年5月28日
前几天吃晚饭的时候,向来挑食的儿子觉得卤蛋特别好吃,忍不住赞了一句,随口问:是奶奶煮的吗?我说:不是,是新来的女佣雅蒂阿姨煮的,你去向她道谢吧!她会很高兴,下次煮得更好吃。
儿子一来跟雅蒂还不是很熟络,二来大概觉得要向女佣说感谢很不可思议,扭捏了一阵子,但还是拗不过我,最后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走向正在洗碗的雅蒂,说了句“谢谢你好吃的卤蛋”,就烟似的溜回房了。
雅蒂起初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有点惊愕,但随后露齿灿烂笑了。果真,她接下来煮得更卖力。虽不是餐餐都美味可口,但从她第一天完全不会煮饭,要我妈一步一步教导她,到一个月后可以独当一面,已经算是很不错。而儿子一句谢谢给她的鼓励,对她今天的成绩也是功不可没。
我们亚洲人一向在感情表达方面,与欧美人相比之下较含蓄。这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向国际化,男女之间示爱的方式也许变得比以前大胆外,其他好像没有什么进展;尤其是对称赞和感激的言语,还是喜欢锁在心头上,说不出口。你看,我们日常惯用的华文词总写着“心存感激”(存在心里又有什么意思呢?)、“感激涕泣”(为什么只会哭呢?)、“不尽感激”(不尽又如何,说出来没有?)等。脸上有感动的表情,心头热腾腾、暖呼呼,泪可能都迸出来了,但问题的关键是:感激的话,最后有没有从口中确确实实的说出来?说出来对对方影响和震撼,往往是超出你所能想象的。
我们大学的打扫和清洁工作是承包出去的。负责打扫房间的马来籍阿姨每天除了把所有办公室都扫一遍,每星期还拖了一大桶水把房间抹一次;而水一脏了就到楼下换一桶干净的上来,才再抹地板,非常尽心。每一次她来我房间打扫清倒废纸的时候,我都很感激的说声谢谢。
有一天她终按捺不了心中的好奇,问我为什么向她道谢;她认为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而已,没什么值得我谢的。那时我发现了两个问题:第一,除了我以外,似乎没人再向她道谢了,所以她才会觉得很稀奇;第二,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,好像就不值得被人感激。
我说我真的很感激她呀!她一天不上班(她是日值的,没开工就没有领薪水), 代班的临时工友只倒废纸而不扫地;她一星期没来,我办公室的地板就脏了; 她一个月不来, 情况会是怎样,噢,我都不敢再想下去了!我相信其他的同事都跟我有同感,只不过就是把感激放在心里,没说出来而已。
她听了眼眶有点红,眸子闪闪亮亮。若不是手上拿着扫把,她大概就要走过来给我一个了解的拥抱了!
蓝璐璐
23.5.200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帮我看稿的女儿说:妈妈,你这次写得是否太平凡了一点?
我说:有时候,很多道理是很基本的,只不过我们都忘了。写出来,不只是要提醒别人,最主要还是提醒自己。就这样而已。
星期一, 五月 21, 2007
婆媳相处
《联合早报 -- 四方八面》 2007年5月21日
记得当年友仁向我求婚的时候,我问他到底看上我那一点。他说了一大串理由,而其中一项就是他认为我对双亲孝顺,日后必定是个好媳妇。
我当时笑着不语,心下思忖:那可不一定!因为生育抚养自己多年的母亲,与婚前只见过几次面的婆婆毕竟有别,很难相提并论。
但冲着他这句话,我花了一番心思计划,扮好媳妇的角色,竟也与婆婆和谐相处了十五年。有时回想起来, 除了感谢上帝的庇佑外,也庆幸自己在无剧本的情况下摸索,还能演得头头是道,真是好险!
最近有位朋友被婆媳关系弄得郁闷不堪,要我把招数拱出来,以便作为参考。
从决定结婚开始,我就对自己非常坦白,也知道身为女人的弱点。大多数女人(包括我在内)眼光短浅,心胸不宽,也计较得失。我们只可以看到当前所爱的人;除了至亲、先生和孩子外,就没有他人了。因此与婆婆的关系是不能够让它顺其自然发展,而是要刻意去栽培维持的;虽不一定能打入婆婆所爱之人名册的十大榜首内,但至少家合万事兴,大家能够和睦相处,就是很大的福气。
我也认清母亲与婆婆的分别。所谓隔层肚皮隔层心,虽常说婆婆会把媳妇当成半个女儿,但半个永远是半个,我非常明白这点,所以不必跟姑姑争宠。也就因为如此,对我妈我可以撒娇,可以偷懒,很多事情可以直接点明;但是对于婆婆我则是比较多费心思,处处小心翼翼,说话也会经过大脑思考一番才讲,这样才不会脱口说出让大家不悦、自己后悔莫及的言语。
与婆婆相处时我总是能“闪”就“闪”,绝对不与她争地盘。我婆婆喜欢下厨,因此她来我家住的时候,我一定大大方方的把厨房让给她,上巴刹时也完全让她主控,绝对不插嘴;因为我能够体谅为心爱儿子煮饭的那种喜悦。纵然有时观念不一样,例如,我总觉得她煮的东西太油腻,我也以婉转的方式说,不让她下不了台。
凡是婆婆表面上看得到的事物,无论是在家或是跟她出门,我都不让她觉得我在花她儿子的钱。做母亲总是心疼儿子挣钱不易,所以在买东西时,尤其是买礼物送给她,那钱一定是从我皮包内掏出来。至于钱是不是我的,就只有我和先生知道啦!
最后,所有事情都忍着点儿。俗语也说:小不忍则乱大谋,而婆媳之间的“大谋”就是先生的爱。若能忍一下,置身处境地了解婆婆的感受,将心比心,先生的爱是可以很好的分成两个层次,给予我们两个女人的。
毕竟,婆媳不和,最终受苦的还是我们共同所爱的男人。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呀!
蓝璐璐
16.5.200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要搞好婆媳之间的关系,多方配合是很重要的。
媳妇先做出努力,做婆婆的也要回应, 先生更要在适当的时候,懂得哄哄和称赞这两个女人。这样大家心理就比较平衡,相处也就不难了。
记得当年友仁向我求婚的时候,我问他到底看上我那一点。他说了一大串理由,而其中一项就是他认为我对双亲孝顺,日后必定是个好媳妇。
我当时笑着不语,心下思忖:那可不一定!因为生育抚养自己多年的母亲,与婚前只见过几次面的婆婆毕竟有别,很难相提并论。
但冲着他这句话,我花了一番心思计划,扮好媳妇的角色,竟也与婆婆和谐相处了十五年。有时回想起来, 除了感谢上帝的庇佑外,也庆幸自己在无剧本的情况下摸索,还能演得头头是道,真是好险!
最近有位朋友被婆媳关系弄得郁闷不堪,要我把招数拱出来,以便作为参考。
从决定结婚开始,我就对自己非常坦白,也知道身为女人的弱点。大多数女人(包括我在内)眼光短浅,心胸不宽,也计较得失。我们只可以看到当前所爱的人;除了至亲、先生和孩子外,就没有他人了。因此与婆婆的关系是不能够让它顺其自然发展,而是要刻意去栽培维持的;虽不一定能打入婆婆所爱之人名册的十大榜首内,但至少家合万事兴,大家能够和睦相处,就是很大的福气。
我也认清母亲与婆婆的分别。所谓隔层肚皮隔层心,虽常说婆婆会把媳妇当成半个女儿,但半个永远是半个,我非常明白这点,所以不必跟姑姑争宠。也就因为如此,对我妈我可以撒娇,可以偷懒,很多事情可以直接点明;但是对于婆婆我则是比较多费心思,处处小心翼翼,说话也会经过大脑思考一番才讲,这样才不会脱口说出让大家不悦、自己后悔莫及的言语。
与婆婆相处时我总是能“闪”就“闪”,绝对不与她争地盘。我婆婆喜欢下厨,因此她来我家住的时候,我一定大大方方的把厨房让给她,上巴刹时也完全让她主控,绝对不插嘴;因为我能够体谅为心爱儿子煮饭的那种喜悦。纵然有时观念不一样,例如,我总觉得她煮的东西太油腻,我也以婉转的方式说,不让她下不了台。
凡是婆婆表面上看得到的事物,无论是在家或是跟她出门,我都不让她觉得我在花她儿子的钱。做母亲总是心疼儿子挣钱不易,所以在买东西时,尤其是买礼物送给她,那钱一定是从我皮包内掏出来。至于钱是不是我的,就只有我和先生知道啦!
最后,所有事情都忍着点儿。俗语也说:小不忍则乱大谋,而婆媳之间的“大谋”就是先生的爱。若能忍一下,置身处境地了解婆婆的感受,将心比心,先生的爱是可以很好的分成两个层次,给予我们两个女人的。
毕竟,婆媳不和,最终受苦的还是我们共同所爱的男人。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呀!
蓝璐璐
16.5.200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要搞好婆媳之间的关系,多方配合是很重要的。
媳妇先做出努力,做婆婆的也要回应, 先生更要在适当的时候,懂得哄哄和称赞这两个女人。这样大家心理就比较平衡,相处也就不难了。
星期一, 五月 14, 2007
揭露文化
《联合早报 -- 四方八面》 2007年5月14日
在今天资讯发达的社会里,似乎再也没什么事物是可以掩饰的,更无隐私权可谈。
电脑上打击几下,很快别人便知道你的孩子诞生,或是你刚失恋;拿起手机,按一按钮,下一分钟你的照片或录像可能就被发布到世界各地。要是你自愿想和大家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还好说,最怕就是他人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,记录或拍摄了有关你的讯息,然后上载到互联网。等到你发现的时候,资料、照片或录像短片早已被几千万个网民过目了。
当然我们都不介意英雄事迹被表扬,但俗语说得好: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;放眼看,似乎被人揭发披露并播上网的事情,可弹的比可赞的来得多,这就印证了这个道理。随着人人手里有一机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,再加上这年头喜欢做“公民新闻记者”的人越来越多,对某些人来说,也许能继续生活在黑暗的日子不长了。
很多人认为这种揭露文化是值得推广的,因为它既能够让公众批判与社会标准背道而驰的行为,也是维护言论自由和培养创意思维的一种方式。但是从最近YouTube 惹上的几个官司中,就可以看出揭露文化若不受控制(无论是自律还是透过法律),很可能会造就一个畸形的社会。
第一,版权和侵权法律被漠视。大家在互传讯息的时候,因为手快,一按键盘上的钮,照片、录像、文章就这样一传十、十传百的送出去了。但到底所传的东西是否有征得版权拥有者同意,谁也不去过问,也不去查证真伪,有些甚至大大方方将得来的东西,张贴在自己的部落格上,不注明转载或加工当成是自己的创作,以为神不知、鬼不觉。但前面也说了,互联网上没有黑暗的角落,所以法律要追究起来,谁也逃不掉。英超联赛主办机构起诉YouTube就是一个先捉龙头老大的例子。
第二,真相被扭曲。揭露文化可怕之处,就是它是否用于善或恶途,完全掌控在发布讯息之人的手中。而我们通常接到讯息时,注意力全都放在事件里的主角身上,忽略了发布人,也不去探讨后者的品德、背景和动机。我国著名舞厅因有人上载不负责任,不切实的录像短片,准备起诉上载者诽谤,就是受害者反击的一种方式。
第三,促成一个自我为标准的社会。我们之所以会批评别人,就是觉得自己行为比他好,道德观念比他强;但是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这世上又有谁真的有资格批评他旁边的那个人呢?
最后,没了隐私,所有的人都变成透明了。就在你看别人的同时,你也被人窥视。这让我想起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的作品《无街之城市》,里面讲述无隐私的城市,家庭成员左邻右舍互相偷窥,最后人人都得戴上一幅面具,不敢以真面目见人。
这,就是揭露文化最终的悲剧了。
蓝璐璐
10.5.200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我们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幸灾乐祸的心理,喜欢看到别人的丑态,而庆幸自己不是那个人,所以爱看戏的人才会这么多。
如果大家都能发挥一点爱心,与其公开揭露别人的疮疤,若认识对方的话,不如直接跟她/他说明她/他不符合社会规定的一些行为,会对她/他更有所帮助。
应该去看看伊藤润二的《无街之城市》。虽然没有真正的鬼怪,但是有时人性的丑恶,会让人看了更毛骨悚然。
在今天资讯发达的社会里,似乎再也没什么事物是可以掩饰的,更无隐私权可谈。
电脑上打击几下,很快别人便知道你的孩子诞生,或是你刚失恋;拿起手机,按一按钮,下一分钟你的照片或录像可能就被发布到世界各地。要是你自愿想和大家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还好说,最怕就是他人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,记录或拍摄了有关你的讯息,然后上载到互联网。等到你发现的时候,资料、照片或录像短片早已被几千万个网民过目了。
当然我们都不介意英雄事迹被表扬,但俗语说得好: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;放眼看,似乎被人揭发披露并播上网的事情,可弹的比可赞的来得多,这就印证了这个道理。随着人人手里有一机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,再加上这年头喜欢做“公民新闻记者”的人越来越多,对某些人来说,也许能继续生活在黑暗的日子不长了。
很多人认为这种揭露文化是值得推广的,因为它既能够让公众批判与社会标准背道而驰的行为,也是维护言论自由和培养创意思维的一种方式。但是从最近YouTube 惹上的几个官司中,就可以看出揭露文化若不受控制(无论是自律还是透过法律),很可能会造就一个畸形的社会。
第一,版权和侵权法律被漠视。大家在互传讯息的时候,因为手快,一按键盘上的钮,照片、录像、文章就这样一传十、十传百的送出去了。但到底所传的东西是否有征得版权拥有者同意,谁也不去过问,也不去查证真伪,有些甚至大大方方将得来的东西,张贴在自己的部落格上,不注明转载或加工当成是自己的创作,以为神不知、鬼不觉。但前面也说了,互联网上没有黑暗的角落,所以法律要追究起来,谁也逃不掉。英超联赛主办机构起诉YouTube就是一个先捉龙头老大的例子。
第二,真相被扭曲。揭露文化可怕之处,就是它是否用于善或恶途,完全掌控在发布讯息之人的手中。而我们通常接到讯息时,注意力全都放在事件里的主角身上,忽略了发布人,也不去探讨后者的品德、背景和动机。我国著名舞厅因有人上载不负责任,不切实的录像短片,准备起诉上载者诽谤,就是受害者反击的一种方式。
第三,促成一个自我为标准的社会。我们之所以会批评别人,就是觉得自己行为比他好,道德观念比他强;但是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这世上又有谁真的有资格批评他旁边的那个人呢?
最后,没了隐私,所有的人都变成透明了。就在你看别人的同时,你也被人窥视。这让我想起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的作品《无街之城市》,里面讲述无隐私的城市,家庭成员左邻右舍互相偷窥,最后人人都得戴上一幅面具,不敢以真面目见人。
这,就是揭露文化最终的悲剧了。
蓝璐璐
10.5.200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我们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幸灾乐祸的心理,喜欢看到别人的丑态,而庆幸自己不是那个人,所以爱看戏的人才会这么多。
如果大家都能发挥一点爱心,与其公开揭露别人的疮疤,若认识对方的话,不如直接跟她/他说明她/他不符合社会规定的一些行为,会对她/他更有所帮助。
应该去看看伊藤润二的《无街之城市》。虽然没有真正的鬼怪,但是有时人性的丑恶,会让人看了更毛骨悚然。
星期一, 五月 07, 2007
返璞归真
《联合早报 -- 四方八面》 2007年5月7日
听到台湾新进乐团苏打绿的《小情歌》,我转头问先生:会不会让你想起郑怡?
在与我相识之前,友仁根本不听华语歌曲,当然也不晓得郑怡是谁。等到学会欣赏郑怡清爽明亮的歌声时,听的却是她隐退歌坛的最后一张专辑《天堂》。我总觉得颇为可惜:第一,他错过了郑怡当年叱咤歌坛的巅峰时期;第二,他竟然也错过了那段纯朴自然、不做作,但歌声和歌词总能够触动听者心弦的台湾民谣风时代。
那时,歌曲还是用耳朵和心去聆听的,而不是用眼或其他感官去体会,所以伴乐不会喧宾夺主,歌手帅不帅都不要紧;重要的是歌者是以率真、温馨的声质唱出曲子,没有高科技的修饰,却真真实实,每一次听歌都犹如一场与歌手的心灵交流:听《乡间的小路》会让心感受到哞哞叫的老牛和吹着短笛的牧童,听《木棉道》仿佛看到那条红红燃烧着的街道,听《想飞》更使人有一股欲跃上青天的冲动!
那时,歌词也是简单和诚恳,内容广泛和生活化,不会只周旋于男女间痛苦的爱情中。有月琴、有橄榄树、有泥鳅、有澎湖、有黄莺鸟、有蜗牛….. 更有梦。
后来,电子吉他来了,重金属乐器来了,饶舌来了,劲舞来了,商业包装手法也来了。歌,不再是单纯用嘴巴唱的,而是需要用全身去演绎,还要注入很多高科技的加工元素,才可以呈现给听众。只可惜在这种越来越复杂的歌曲文化中,歌词却是相对的越写越局限和贫乏。
所以,我就在等,等一首清清凉凉,像清风拂面、像细雨呢喃的歌声和音乐;等一种洗尽铅华、万花落尽、返璞归真的感动。
然后,就听到苏打绿优美婉转的《小情歌》了。
不必理智的讨论男生是否应该以女生声线唱歌,就只是以单纯感性的耳朵和心来听这歌。它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:同样是清新脱俗,同样是用心来唱的歌,让我忆起纯朴的校园民谣时期。
可能就只有这么一首歌,也可能就是这么一回,但这已足够填补我长久的等待。
其实社会和人都跟歌曲一样,发展到某一个极端,抹妆至大红大紫,必定要寻求返璞归真的方式。蔬菜、水果加工得太漂亮的时候,就要找回以前粗糙、不起眼的有机食品;塑料袋用太多了,就要用回以前常用的纸袋和布袋;树砍得太多,就要想办法再栽种;一个人说太多话后,就想要沉静深思;一个人因生活忙碌,精神太紧绷的时候,就要开始学习放松,放慢脚步。
返璞归真是一个自然的定律,因为世界都是由朴实、简单开始的;就像叶落了要归根,鸟倦了要归巢,耳朵听了太多喧嚣噪音,就要找回一片宁静。
蓝璐璐
3.5.200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在我们家,以听华语歌曲来说,我是比较过时的。友仁喜欢听孙燕姿的歌,彦妤和彦廷则喜欢听我们另一位国宝JJ林俊杰的歌,我还是停留在郑怡的时期。
当然也有听听其他歌手的歌, 但也只是听听而已 ...
最近听到苏打绿的《小情歌》,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高兴得很。只可惜市面上还买不到他们的CD ...
孩子们都惊叹不已:妈妈,你何时决定超越我们了?听这么新进歌手的歌?
我说,歌也许是新的, 但感觉是熟悉的。
也许一直要捕捉的,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。
呵呵。
PS. 看今天的早报时,发现我楼上的吴韦材先生也不约而同写了一篇有关歌曲的文章。
嗯,他讲述的那首彭佳慧的歌我也听过,歌词的确很有意思。
我个人则比较喜欢她的另一首歌《喜欢两个人》。歌词讲的是两个人在一起温馨的感觉,我觉得比单一方面无条件的付出更令人安心。
PS2. 朋友要求我把苏打绿的《小情歌》播上来, 我一直对YouTube的运作形式有点戒心,虽然YouTube 本身允许转播,但是严格来说MV的版权不属于YouTube, 所以还是让读者自己去找啦!
听到台湾新进乐团苏打绿的《小情歌》,我转头问先生:会不会让你想起郑怡?
在与我相识之前,友仁根本不听华语歌曲,当然也不晓得郑怡是谁。等到学会欣赏郑怡清爽明亮的歌声时,听的却是她隐退歌坛的最后一张专辑《天堂》。我总觉得颇为可惜:第一,他错过了郑怡当年叱咤歌坛的巅峰时期;第二,他竟然也错过了那段纯朴自然、不做作,但歌声和歌词总能够触动听者心弦的台湾民谣风时代。
那时,歌曲还是用耳朵和心去聆听的,而不是用眼或其他感官去体会,所以伴乐不会喧宾夺主,歌手帅不帅都不要紧;重要的是歌者是以率真、温馨的声质唱出曲子,没有高科技的修饰,却真真实实,每一次听歌都犹如一场与歌手的心灵交流:听《乡间的小路》会让心感受到哞哞叫的老牛和吹着短笛的牧童,听《木棉道》仿佛看到那条红红燃烧着的街道,听《想飞》更使人有一股欲跃上青天的冲动!
那时,歌词也是简单和诚恳,内容广泛和生活化,不会只周旋于男女间痛苦的爱情中。有月琴、有橄榄树、有泥鳅、有澎湖、有黄莺鸟、有蜗牛….. 更有梦。
后来,电子吉他来了,重金属乐器来了,饶舌来了,劲舞来了,商业包装手法也来了。歌,不再是单纯用嘴巴唱的,而是需要用全身去演绎,还要注入很多高科技的加工元素,才可以呈现给听众。只可惜在这种越来越复杂的歌曲文化中,歌词却是相对的越写越局限和贫乏。
所以,我就在等,等一首清清凉凉,像清风拂面、像细雨呢喃的歌声和音乐;等一种洗尽铅华、万花落尽、返璞归真的感动。
然后,就听到苏打绿优美婉转的《小情歌》了。
不必理智的讨论男生是否应该以女生声线唱歌,就只是以单纯感性的耳朵和心来听这歌。它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:同样是清新脱俗,同样是用心来唱的歌,让我忆起纯朴的校园民谣时期。
可能就只有这么一首歌,也可能就是这么一回,但这已足够填补我长久的等待。
其实社会和人都跟歌曲一样,发展到某一个极端,抹妆至大红大紫,必定要寻求返璞归真的方式。蔬菜、水果加工得太漂亮的时候,就要找回以前粗糙、不起眼的有机食品;塑料袋用太多了,就要用回以前常用的纸袋和布袋;树砍得太多,就要想办法再栽种;一个人说太多话后,就想要沉静深思;一个人因生活忙碌,精神太紧绷的时候,就要开始学习放松,放慢脚步。
返璞归真是一个自然的定律,因为世界都是由朴实、简单开始的;就像叶落了要归根,鸟倦了要归巢,耳朵听了太多喧嚣噪音,就要找回一片宁静。
蓝璐璐
3.5.200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在我们家,以听华语歌曲来说,我是比较过时的。友仁喜欢听孙燕姿的歌,彦妤和彦廷则喜欢听我们另一位国宝JJ林俊杰的歌,我还是停留在郑怡的时期。
当然也有听听其他歌手的歌, 但也只是听听而已 ...
最近听到苏打绿的《小情歌》,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高兴得很。只可惜市面上还买不到他们的CD ...
孩子们都惊叹不已:妈妈,你何时决定超越我们了?听这么新进歌手的歌?
我说,歌也许是新的, 但感觉是熟悉的。
也许一直要捕捉的,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。
呵呵。
PS. 看今天的早报时,发现我楼上的吴韦材先生也不约而同写了一篇有关歌曲的文章。
嗯,他讲述的那首彭佳慧的歌我也听过,歌词的确很有意思。
我个人则比较喜欢她的另一首歌《喜欢两个人》。歌词讲的是两个人在一起温馨的感觉,我觉得比单一方面无条件的付出更令人安心。
PS2. 朋友要求我把苏打绿的《小情歌》播上来, 我一直对YouTube的运作形式有点戒心,虽然YouTube 本身允许转播,但是严格来说MV的版权不属于YouTube, 所以还是让读者自己去找啦!
订阅:
博文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