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二月 26, 2007

麻将情缘

《联合早报 -- 四方八面》2007年2月26日

我说我会打麻将,你相信吗?很多人知道了都觉得很讶异,更难想象我是婚后才染上这个“恶习”的。

我母亲是一位非常憎恨麻将的人,这跟我父亲有关。我爸是个几乎近完美的丈夫: 不抽烟,不喝酒,尽心尽力、日以继夜的为一家人的生计打拼;在家里疼我妈爱我们,在办公室也是个模范职员。唯一缺点就是爱搓麻将。虽不至于沉迷滥赌,但一旦与亲朋好友打上几圈,就是六亲不认,好几次让妈妈深夜在家苦等他归来。也难怪妈妈往后禁止我们家内有任何与麻将有关的器具。

我婚后搬入新居,友仁建议买台麻将桌,被我妈狠狠地瞪了一眼,吓得他不敢吭声。没有麻将桌,自然没有麻将了。

后来我是新年时跟着友仁回马国见公公婆婆,才开始学打麻将的。马国人热情纯朴,尤其是居住在小城里的传统华人家,平时除了煮饭、打羽毛球,就是靠搓几圈麻将来联络感情。我一向只懂得钻书堆,进不了厨房;又天生一双平板脚,只能入水游,不能在陆地上跑。左思右想,要讨好婆婆,不能奢望她跟我捧着书本吟诗作对,就只得投其所好,“下海”认真学习打麻将。幸好麻将这种有逻辑规则的游戏,学起来并不难,而俗语说“学好三年,学坏三天”,也有其道理。友仁站在我背后教导了几次, 我终于可以“独当一面”,搓起麻将也似模似样,就此做了只在过年过节大展身手的“赌徒”。

我发现华人过节时爱搓麻将,跟外国人相聚时打桥牌,有着同工异曲的效果。对于我来说,学习打麻将有几点好处。第一,增进婆媳关系。婆婆知道我是为了她才涉足“赌海”,不胜感激;而每一次大家见面时候,都由我做媳妇的先提出来打麻将,她也以“为了凑合我”的借口把麻将桌搬出来,显得非常体面。

第二,打麻将是变相奉养及博欢心的方式。我这种唯有在节日时才“变脸”成为麻将一脚的打法,输的次数当然比赢的机会多。平时想给长辈们额外的补贴,他们总感腼腆,但在麻将桌上赢回来的钱他们就取得理直气壮,我则私下暗自窃喜。

第三,麻将桌上是了解家族历史及状况的最佳平台。三姑的儿子娶媳妇,六婶女儿上大学等大新闻,都是靠这种传统媒体发布。友仁小时候被婆婆当成学习电头发的试验品之类的窘事,也是在麻将桌上发掘的。

最后,猪扮了多次,偶尔也能吃掉老虎。这次猪年新春我的麻将手气如何,相信不用我多说,大家应该可想而知了。祝各位新年快乐,阖府平安!

(作者按:此篇文章主旨不在于鼓励大家学习麻将赌博,所谓“小赌怡情,大赌移性”,至今仍是一句至理名言。)

蓝璐璐
21.2.2007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想...

许多人都认为很难搞好婆媳之间的关系。其实这没有窍门,只要动一动脑筋, 做小辈让点儿,并且一开始就是以尊敬的态度,诚心想要与婆婆相处,就可以了。

我常跟先生说,我只有个家婆,他也只有个丈母娘,婚后只要我们能够搞定这两位女人,往后的日子就不难过,果真不假!

不过真的说,我们还蛮蒙恩的,我们的母亲们都是教徒,对我们很好,也不难相处, 真是神的恩典。

2 条评论:

Lee 说...

我不会玩,也不懂玩,不喜欢玩,可能我的思维不够快。不过麻将有个好处是不会有“老人痴呆症”!呵呵

蓝璐璐 Lan Luh Luh 说...

不一定要玩麻将才能预防老人痴呆症。 例如自己写写博客,参与其他人博客上的讨论, 也可以呀!只要多动动脑筋就行了!

我学麻将是为了凑合长辈-尤其是家婆, 陪她与其他姑婶叔伯玩,借此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。因为他们年纪大了,要他们与我们一般上博客、玩电脑游戏, 甚至看时下的电影都太难了,就只好自己学学一些传统游戏。

其实,玩麻将若不以赌博为出发点的话,也还是一个蛮有趣、富有逻辑、训练观察力和策略方式的一个好游戏。跟我以前在英国跟外国同学们玩桥牌是差不多的。但是很奇怪的是,外国人的桥牌可以被列为是个高尚优雅的游戏, 为什么我们华人的传统麻将游戏却总带着贬义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