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联合早报--四方八面》2012年4月10日
最后一次离乡背井到国外过一个人的日子是20年前的事了。
那时我刚结婚,但因剑桥的名额已为我保留了两年,再也拖不得,只好一把眼泪、一把鼻涕的挥别了新婚的丈夫,独自一人跑到英国待了一年。
这次是10个月的学术休假,校方要求我至少把一半的休假时间花在出国考察、进修。我想了想,决定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到北京。原因有几个:首先,别说现在任何与中国有关的讯息都是特别火热,我平时上课也均有把中国法律拿出来比较,因此到中国学习自然是必要的。另外,除了学术研究外,我也欲了解中国法律的实际操作情况,而北京既是学术轴心,说到知名的本土律师事务所,北京更是首当其选。
最重要,北京对我来说,是个特别的城市。不知是否是因为历史小说看多了的关系,每次来到这里总有种时光错觉的感觉,仿佛自己也曾是这里的一部分,所以很渴望能在北京待上长一点的时间,看看老胡同或紫禁城内哪个角落里可否有个熟悉的影子。
然则20年后我要挥别的就不只是丈夫一个人,而是一个有两个孩子、一对父母、帮佣和一只宠物的家了,所以心里也曾纠结一番。唯一倍感安慰的就是科技今非昔比:20年前写一封信也要等到一个礼拜后才能收得到,长途电话费又昂贵,总舍不得多讲几句话;反观现在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,多媒体取代了传统的信件,任何时候都可以让思念的人声影俱全的呈现在眼前,或是知道他们即刻在做什么,叫人几乎忘了这地理上的距离。
惟有那干冷的天气提醒我如今寄人篱下身在遥远的北京。幸好房东朋友的热情和真挚,为那寒冷未退的初春增添了浓浓的暖意,更让我领悟到温度其实不是用身体去感受的,而是用心去体会。这种念头以前在四季是夏的新加坡时也许不易觉察,此刻却令我感触良深。
在北京,自然要过得犹如一般北京人:挤公交、吃包子面条,为干燥的皮肤嘴唇抹上层层的护肤霜润唇膏,为抵挡大风的侵袭裹着厚厚的大衣上班;Facebook、BlogSpot、YouTube都上不去,取代的是微博、新浪博客、优酷。点点滴滴的差别不只是在语言及地形上,思想及习惯上都需做调整。
尽管如此,我仍对接下来的三个月充满信心及期待。就如法兰克∙辛纳屈所唱的《纽约纽约》里的歌词一样,我想成为北京的一部分;若能把北京烙入我骨子里,我想我此生这华裔的血及魂也许就完整了。
(寄自北京)
蓝璐璐
7.4.2012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想...
起初还以为我的Blogspot 网页不能更新了。还好,通过“翻墙”技术,还可以接上我大学里办公室的电脑,从那儿上BlogSpot。
不过,速度很慢,而且有时灵,有时又不灵,完全看网络系统的心情...所以改次更新可能不会那么快或准时了。
今天,我差点就认不出我的文章,因为原先定的文章题目《北京北京》竟然与许环良的“相撞”,编辑把我得题目改了,忘了通知我。真的是无巧不成书,所以说北京真的很“火热”,连题目都有人“争”(一笑)!
因为Facebook上不去了,所以我也学人登记一个新浪微薄帐号,女儿问我是什么,我跟她解释,她说这属于micro-blogging。
看来我又学了的新东西了!
2 条评论:
给博主,
或许可以试试Viscosity“翻墙”。
我在深圳时依赖它可上Facebook。
好!谢谢!待会就去找找看。不然我这种透过vpn又透过remote computer access 的方式实在是太吃力了!
发表评论